附近炮约免费联系方式-快餐200带吹电话号码,凤凰楼信息免费茶楼茶楼,微信快约500一次

文明创建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明创建 > 正文
退出宽屏
用好“三微”绣花针,“绣”出惠民新画卷
来源:嘉兴文明网 责任编辑:胡佳怡 时间:2024-08-15 10:44:47

  新月社区新月公寓小区的163个楼道内都装上了爱心折叠座椅,让900余名老年居民和60多名残障居民上下楼有了“借力”之处;府南公园把现代化儿童游乐设施建在居民家门口,成了大家争相前往的“遛娃”好去处;新城街道名都绿洲小区将年久失修的篮球场改造一新,让居民大呼“打得特别过瘾”;还有利用闲置空地建起的“一米”小花园、文明晾晒区、歇脚凉亭、电动自行车充电点……

  今年以来,嘉兴聚焦“老旧小区场地有限、拆迁小区配套不足、社区剩余空间闲置”等痛点,因地制宜精准实施微创意育民、微改造利民、微配套便民“三微”工程项目147个,截至上月底已在嘉兴市本级完成各类“三微”项目70多个,直接回应了群众呼声,解决了不少民生“堵点”。

  

  在城市文明创建和城市更新中如何下好“绣花”功夫?“三微”工程是一个生动范例。不搞突击整改、不搞大拆大建,而是以人为本、从微入手,把群众反映强烈的“堵点、痛点、难点”变成“发力点”“攻坚点”,通过一次次微创意、微改造、微配套,打磨一处处深藏在城市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里的“微”细节,改善从老人、儿童到居民、游客等一个个个体的“微”体验,持续提升城市品质、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幸福感、满意度。从实施效果看,“三微”工程有针对性地为一个社区乃至一个小区、一条背街小巷、一个群体开展“微创手术”,因地制宜、量体裁衣,在一针一线的“绣花功夫”中,织细织密织好城市治理的“针脚”,实现不必“伤筋动骨”也能“脱胎换骨”,让文明创建和城市更新更加科学化、人性化、精细化。

  

  “三微”绣花针,每一针都很精准。知民方能利民靠民。“三微”工程着眼于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等地的改造建设,既是群众家门口的“小事”,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“大事”。把这件好事办好,离不开群众参与。为老年人建凉亭,为孩子建儿童游乐设施,为居民加装电动自行车充电点……细看147个“三微”项目,涉及家长里短、吃穿住行,关注细分人群需求,体现全龄友好理念,每一个项目均由居民提建议,街道、社区排项目,组织群众来评审,专业团队负责实施。事实证明,扎根基层、问需于民,在调研中摸清诉求,在共商中求取答案,让“三微”工程的每一次“绣花功”,都下在了群众急难愁盼处,实现了文明创建、城市精细化管理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契合。

  “三微”绣花针,每一针都不容易。147个“三微”项目,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,分布在城市的角角落落。推进这项工程,本身就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?!耙孕〔屏Π齑笫隆?,嘉兴在实践中摸索出“众筹”解“众愁”的路子。破解老年居民上下楼梯力不从心的难题,文明单位和爱心商会携手为楼道安装了爱心座椅;满足群众晒衣晒被的实际需求,社区共建单位出资建成大型晾晒区……在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,街道、社区、业委会、物业等积极出力,文明联建单位主动发力,爱心企业、居民群众等自愿助力,“三微”项目把群众“盼的事”变成党委政府“干的事”,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真心支持、倾力相助,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
  

  文明创建非一朝一夕之功,城市精细化管理亦要久久为功。瞄准群众需求,坚持创建为民、创建惠民、创建靠民,用好一针一线的真功夫,推动一个个“三微”工程项目落地见效,把一桩桩、一件件群众天天有感的“关键小事”办好办实,我们的城市将更优雅地成长、市民将更诗意地栖居、文明之花也将更芬芳地盛开。(来源:读嘉新闻客户端)

  

  

  

  

  

操作选项

字体大小

宽屏阅读

打印文本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