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近炮约免费联系方式-快餐200带吹电话号码,凤凰楼信息免费茶楼茶楼,微信快约500一次

文明村镇(街道、社区)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明创建 > 文明村镇(街道、社区) > 正文
退出宽屏
盐官镇桃园村:“三个一”绘就乡风文明幸福底色
来源:嘉兴文明网 责任编辑:陈 园 时间:2024-04-07 14:26:29

  鸡鸭鱼肉等传统佳肴令人垂涎欲滴,螃蟹、海虾、扇贝等美味海鲜也一样不缺……近日,在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农村家宴中心,乘着春光明媚,村民李大伯正在给儿子办婚宴。过去村里办喜宴,大家都攀比,经济压力大,浪费更不少,自从有了“桃园菜单”,不仅菜品丰富、菜价实惠,左邻右舍还会轮番帮忙,婚宴的热闹喜庆氛围一下子全上来了,成了新人们一辈子难忘的美好回忆。

  通过制定“桃园菜单”改变传统不良风气,营造社会新风尚,是桃园村近年来着力打造精神共富高地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在海宁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规范性指导下,桃园村以“弘扬传统文化、繁荣公共文化、拓展先进文化”为基础,推出了以“‘一份红白喜事菜单’管住大操大办、‘一把文化礼堂钥匙’促进文化繁荣、‘一张善行义举榜单’晒出乡风新貌”为主要内容“三个一”举措,绘就了乡风文明幸福底色。

  “一份菜单”管住大操大办

  以前,随着经济的发展、村民收入的提高,村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现象增多,酒席成了比排场、比阔气的擂台,铺张浪费严重,也让许多普通村民吃不消。桃园村为破除不良风气,切实减轻群众负担,倡导社会新风尚,2017年,桃园村探索制定了“桃园菜单”和文明餐桌协议,为宴席“瘦身”,让酒席返璞归真。

  这份“桃园菜单”根据本村实际情况,规定节俭办酒菜单不用高档海鲜,规定冷菜6道、热菜18道、点心1道;每盘腿肉分量从1.5斤减为1.3斤,梭子蟹从1.5斤减为1斤,红事菜单总价不超900元,白事菜单总价不超600元。

  “桃园菜单”的推出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欢迎,在桃园村党员带领下,全村1126户村民全部签约。而为了把节俭之风落到实处,桃园村还专门组建了乡风文明促进会,由村党委书记挂帅,村里有威望的村民共同组成,他们的职责是推进移风易俗,劝导劝说村民文明守法。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倡导,树立起正确的婚丧办理观念,形成喜事简办、厚养薄葬、节俭养德、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。

  “桃园菜单”的推行以菜品实在、价格实惠让酒席返璞归真,也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。另外,乡里乡亲还免费当起了端菜“服务员”,大家像一家人一样,其乐融融,使干群更融洽,邻里更和谐,村民群众交口称赞。

  如今,喜事简办、厚养薄葬、节俭养德的文明新风已在桃园村蔚然成风,而且还逐步蔓延至海宁全市。

 

  “一把钥匙”促进文化繁荣

  这些年,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,为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,桃园村大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,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,打造“点上精品、线上出彩、面上可看”的美丽共富乡村升级版,建成了村史馆、文化礼堂、健身公园、亲子乐园等文旅项目,成为了村民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
  

  如何用好各类文化设施促进农村文化繁荣?桃园村的做法是推行“一把钥匙”的村民自主管理模式。

  “一把钥匙”模式来源于桃园村文化礼堂乒乓球室。原来,村文化礼堂建成后,有企业家向村里赞助了乒乓球桌,乒乓球爱好者也共同出资购买了室内空调,期间,乒乓球俱乐部成员常常来乒乓球室切磋球技,没有文化礼堂和球室钥匙多有不便。对此,村里向每位乒乓球俱乐部成员发放了一套淋浴房、更衣间、更衣柜的钥匙。有了钥匙,大家随时都可以组织活动,运动起来更来劲儿,活动完还可以洗热水澡,非常方便。

  有了乒乓球室的成功尝试,桃园村将“一把钥匙”模式推广到了全村,据统计,累计到现在,桃园村文化礼堂已发放钥匙4000余把。

  “一把钥匙”模式的推行,实现了桃园村文化礼堂天天有活动,月月有节目,年年有比赛。通过鼓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,桃园村每年还会举办“我们的村晚”、文化走亲系列活动,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村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双提升。村里把钥匙直接发给我们,是对我们村民的信任,所以大家也都会爱护好各类设施,信任也是一种双向奔赴。

  近年来,我们又对文化礼堂进行了阵地提升,现在大家都用上了人脸识别、指纹解锁等智能化功能,一把钥匙从开家里的门,到开启公共场所的门,再到一把钥匙开心门,有形的钥匙已经转变成深入村民人心的无形自治理念。如今,桃园村还形成了“一把钥匙开心门”的潮城自治品牌,全面增强了群众对公共设施的爱护意识,群众已经把各类活动场所当成自己热爱的“家”。另外,桃园村每年开展的“流动金钥匙”评比,更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的质量,涵养了文明乡风、淳朴民风。

  “一张榜单”晒出乡风新貌

  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现象没了,种上蔬菜的公共绿化带也恢复了原样,村里孝老爱亲、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多了起来……如今的桃园村,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越来越强,维护好乡村的美丽新貌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。

  

  桃园村的变化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实现的,一开始有不少村民不认同,为促进乡风文明的转变,2015年,桃园村组建了由党员、企业家、村民代表、退休干部等共同参与的乡风文明劝导队,并以“建美丽乡村、树文明新风”为抓手,与村民签订“文明餐桌承诺书”“门前三包”协议书,引导村民自觉维护村容村貌整洁。

  其中,桃园村重点通过广播、村报和微信公众号等形式,定期公布乡风文明“红黑榜”,这张榜单的公布,让上“黑榜”的村民红红脸,上“红榜”的村民长长脸,通过营造舆论氛围,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。

  近年来,桃园村还定期开展乡风文明评议会,对乡风文明落实情况、门前三包执行情况进行评议,鼓励村民群众发表见解,在乡风建设中获得参与感。而每年开展的八星级文明家庭评选、最美家庭、最美婆媳、最美孝子等典型选树活动,更厚植勤劳致富、共同富裕的和谐氛围,实现了“拨亮一盏灯、照亮一大片”。

  “一张榜单”的推行至今,桃园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越来越强,“文明之花”在美丽乡村的各个角落绽放。

  

  “三个一”举措不但获评全国乡风文明典型案例,桃园村也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村。近年来,桃园村办起海宁市首个“共同富裕培训中心”,先后与浙江省委党校、嘉兴南湖干部学院、浙江大学等30余家单位合作办班,接待全国各地考察团、培训班1200余批,6.7万余人次,2023年营收620万,以乡风新貌助推精神共富的经验做法广为传播。接下来,桃园村还将持续深化“三个一”举措,推动全村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,文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,乡村振兴战略开花结果。(来源:读嘉新闻客户端)

  

  

  

  

  

操作选项

字体大小

宽屏阅读

打印文本

分享